中国古羌城:沉浸式体验羌族的“富有”
 
 【关闭】 【打印】

分享按钮


2.jpg

李兴秀的羌绣传习基地内,绣娘们正在刺绣。 

打卡点位: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

  点位简介:茂县中国古羌城是阿坝州以展示羌文化为主的4A级景区,主要由中国羌族博物馆、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、羌王官寨、演艺中心、金龟寨等景观景点及特色建筑组成,是我国规模最大、功能齐全、设施完善的羌文化核心展示地。

  在羌族悠久的历史中,发展出羌绣、羌医、羌族多声部等独特技艺,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基因。正如国家级非遗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所说,“羌族是一个富有的民族”,4项国家级非遗、18项省级非遗、64项州级非遗、136项县级非遗,正是羌族“富有”的体现。

  汶川特大地震后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,茂县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中国古羌城,在展示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、民风民俗、祭祀礼仪的同时,吸纳周边居民就业。

“中国古羌城内的很多工作人员,吸纳的是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,每个月能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。”中国古羌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我们在景区内设置了很多场景,来还原羌族人在古代的生活情景,工作人员会在这些场景中表演羌笛、羌绣等传统技艺,方便游客立体、全面地感受羌族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

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,聚集传统技艺、传统音乐、传统体育竞技游艺、传统医药、民间文学、民间美术等多种门类的非遗项目。通过邀请相关非遗项目传承人进驻传习中心,形成一个集非遗展示、传习、体验、销售于一体的文化景点,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羌族非遗的魅力。

在羌族百姓口中,羌绣又叫“扎花”,是靠着绣娘的领悟与慧心代代相传,她们自己构图、画样,然后凭借一双巧手绣出画样。李兴秀,就是这样学习并领悟了羌绣的技法。

真正使李兴秀意识到羌绣价值的,是1980年的一次经历。当时还是一名小学教师的她,绣了一幅叠溪镇的神龟洄游。“我拿到景区去卖,有人居然愿意出价60元来买。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8元。那一刻我才知道,我们羌族妇女几乎都会的扎花,原来有这么高的价值。”

1982年,李兴秀带着自己的羌绣作品到北京参加展览。当发现参展人员知道蜀绣、湘绣、苏绣、苗绣等,却对羌绣一无所知时,李兴秀哭了,她下定决心要把羌绣发扬光大。她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羌绣的传承与推广中。

今天,李兴秀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有了自己的工作场所,还在茂县多地拥有7个基地,通过培训,前后向24000多人传授羌绣的刺绣、图案、针法等技艺。

  据介绍,中国古羌城自建成以来,已累计吸收近千人就业,非遗传习中心通过培训帮助约400名当地居民实现居家就业。



版权所有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安徽省四川商会   
电话:0551-62671996 19355957115 传真:0551-626671996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连路2号万茂中心4楼
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75号 皖ICP备12014363号-1 技术支持:锐诚科技